2023 34卷1期
治病、強身與改造國民性──蔣維喬靜坐法與民初的身體實驗
陳秀芬 /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特聘教授清末民初,各種新式身心修練法競出。其中,靜坐法之風行,相當程度得歸功於蔣維喬的《因是子靜坐法》。自該書出版之後,旋即成為暢銷書,進而引發當時的靜坐熱。在現代體育逐漸受到重視的二十世紀初,看似靜態的靜坐法,何以能吸引青年學子與社會大眾的注意?蔣維喬又如何兼攝道教內丹術與日人靜坐法,將其改造為一套符合新時代所需的修養技術?基於上述提問,本文首先探究蔣維喬寫就《因是子靜坐法》的動機、歷程及目的;其次分論蔣維喬譯介藤田靈齋修養法、岡田虎二郎(即岡田虎次郎)靜坐法的策略;復次比較蔣氏、藤田氏、岡田氏修練技法之各自特點;爾後再透過蔣維喬的視野,討論靜坐與1910年代中國的治病、強身和改造「國民性」之關係。除了靜坐知識與技術本身的生產、流傳與體驗之外,本文最後探究民國初年靜坐熱所凸顯的病弱感、性焦慮,及其與自我療癒、自我修養之關係。
本文指出,因是子靜坐法的獨創性不在於其方法本身,而在於其被賦予的意義。五四前夕年輕學子修練靜坐的熱情,無論是為了卻病、延年或修養,都凸顯「身心並治」的重要性。蔣維喬透過科哲話語、親身實驗(體驗)以及直接對話,成功地說服群眾利用靜坐內外兼修,以專注學習、平息欲念、強健體魄,進而彌補新式體育僅偏重肉體鍛鍊之不足。蔣氏標榜靜坐是「靜的運動」,須與「動的修養」(體操和運動)並用,以「改造國民性」。這種宣傳法不僅讓因是子靜坐法在中國靜坐史上獨樹一格,亦讓其有別於民國初年的諸多修養術。